当前位置:首页 > 言情小说 >

东北一家人1一6阅读小说免费无弹窗

东北一家人1一6阅读小说免费无弹窗

作者:二丫头

类型:言情小说

大小:7.1MB

时间:2024/05/11 16:34:48

内容概述:东北一家人:小说的背景设定在20世纪70年代至21...

免费试读 5847次点击
+

使用APP客户端阅读小说

为了保护版权,本站提供部分免费阅读。建议大家使用APP客户端阅读小说!

  • APP阅读小说
  • 发现更多精彩小说
  • 小说追更轻而易举
  • 免费章节小说阅读
安卓版下载 苹果版下载

第三章结婚

日子过得飞快,转眼农历11月19日马上就要到了。这冬月时节,东北天寒地冻,大家基本都在猫冬,没有事情可忙。东北人很喜欢在这个时节准备婚礼。李老太为了这个婚礼,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忙了。田家的第一门亲事,她一定要办的体体面面的。作为媒人也是男方这边的支客人的王宝,也没闲着,里里外外的帮着忙乎。李老太太把300元彩礼钱准备好后,让王宝代表给亲家送了过去。当初订婚答应买的缝纫机,田老太太也让王宝托人,去供销社买了一台全新的,30元。还有提前让田柱子和李荣到村里的张裁缝家缝制了两套新衣服。那时候时兴中山装,俩人一人做了一套。田柱子的是深蓝色的,李荣的是暗红色的。衣服留在结婚的时候穿。还新缝制了两套被子,大红绒被面,绣着大大的喜字。结婚前几天,李老太去赶集,买了六斤“里脊肉”,让王宝给亲家送过去。考虑让谁去接亲时,李老太的首选肯定是王宝,带着田柱子的老叔,两个人去都是能说会道的人。接亲的马车找两个,一个是田柱子家自己的马车,还有一个就是王宝家的。这结婚需要准备的礼,田老太太基本都考虑到了。俩人的婚房暂定在田家住的这两间土坯房。田家一家八口人,现在都挤在这两间土坯房里。生活确实不太方便,田老太太打算,明年春天一开春,就准备给田柱子盖两间新土房。地基都打好了,就在田家老宅的旁边。田老太想,这两家都住一个院子里,平时生活有个照应。儿子哪里不舒坦,过的紧巴了,自己还能帮衬帮衬。正日子前两天,李家就给亲戚朋友发婚礼邀请,带口信了。正日子的前一天,已经陆续有客人上门了。帮着张罗的,来吃喝的都有。

田家那边准备结婚,迎亲。李家这边也没闲着。不过大部分都是李荣自己张罗。李荣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,她知道,这个家属于她的东西几乎没有。自己的衣服本来就没几件,母亲也不会让她带走,应该要留给下面的妹妹们穿。自己就带一套常穿的,再加上结婚做的两套新衣服。也够平时换洗了。当初答应的陪嫁,李家老太太看婆家准备新被褥了,就不打算给了。李荣也没说什么。但是,那十尺的确良布,李荣是坚决要的,她知道家里就有现成的。李老太太没办法,忍痛割爱,把十尺布给了李荣子。李荣平常是不爱说话,挺老实,但是要是执拗起来,李老太太也拿她没办法。李荣把自己的东西归拢归拢,费了好大劲,勉强凑了两个小包,用红色的包袱皮包上,结婚当天要带着。另外,李荣还准备了一个洗脸盆,红色的,这个也是婚礼必须品,这个脸盆是父亲瞒着母亲偷偷到乡里的供销社给李荣买的。女儿结婚,作为父亲,想给女儿一个真诚的祝福。李老太知道后,还埋怨了一顿李富,不该乱花钱,浪费。不过木已成舟,埋怨也没用了。李荣准备了两根葱,用红纸包上,还有一小捆粉条,用红纸包上,这些都是结婚当天需要带的。李荣知道家里的条件有限,母亲又是只想着弟弟妹妹的人。但是,结婚这样的大事情,李荣还是想尽量按照老礼,能准备的尽量准备好。也能保佑后面的日子顺顺当当。

结婚前三天,李老太太张罗了几桌酒席,招待自己这方面的亲戚,一方面能收点礼金。另外一方面,也找来亲戚,商量一下送亲的人员。女儿结婚,母亲的是不能去送亲的。所以,送亲的人中,李老太太是不能去的。李荣现在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,李老太太准备让大弟弟和两个妹妹都去。大弟弟去“押车”。另外,李荣还有三个叔叔,还有两个姨,其中二姨(李荣二姨其实是李荣的亲妈,她虽然一直和李荣以姨和外甥女的关系相处,李荣和这个“二姨”也不是那么亲近。为了遵守母亲不送亲的老礼,她也不准备去了)也不能去。那就三个叔叔、老姨和李荣父亲李富作为长辈代表去送亲。李荣的二姨夫,还有李荣二姨家那十几个孩子,选了两三个。再加上李荣的舅舅。老老少少,选了十二个人,凑够两车人了。这阵势足够了,不丢面。李老太太心里想想,还是挺满意的。

两家都准备妥当了,就等着11月19日来迎亲了。

1974年农历11月19日这天,正好是1975年1月1日元旦。田柱子选的结婚日子很容易被记住。这天天气晴朗,但是特别冷,零下30摄氏度。路上还有好多积雪,这积雪几乎整个冬天都不会化。不过这个温度对于东北人来说,已经习以为常了。

一大早,六点多,天还没亮,老田家就开始忙碌起来。

首先要准备酒席。酒席的厨师,田老太太找了村上有名的厨师,自己家亲叔伯姐姐的丈夫卢友顺。这亲戚里道的,肯定能尽心尽力做好。钱上,也能给便宜点。准备六个菜,那个年代物质比较匮乏,能有个六个菜已经不错了。炸丸子、炒木耳、酸菜炖肉、土豆丝、炒花生米、炖萝卜。其中酸菜、土豆、花生、萝卜都是自家产的。木耳和肉是提前一个月,到集市上买的。婚礼还有一样不能少,那就是酒。大家基本喝的都是散装白酒,度数都有五六十度。正日子前一天,来帮忙的亲戚朋友中,一些中年妇女,基本就帮着摘菜、洗菜、切菜。厨师把能做的准备工作都做好。酒席用的锅碗瓢盆,都是提前两天从邻居借的,酒席过后还得给人家还回去。老田家为人老实,做事踏实,所以乡里乡亲的,都愿意来帮个忙。早上六点多,厨师已经开始忙活准备炒菜了。

帮忙活婚礼的主力,是一些小年轻的,没结婚的小伙子们。通常,端菜、倒酒、盛饭、洗碗、刷盘子、放鞭炮,都靠这些年轻人了。年长的,一般都聚在一起唠嗑、抽烟、上礼金,等着吃饭了。“他三叔,柱子好福气,听说老李家那姑娘长得挺好看的,并且非常老实能干。”邻居康大妈和田柱子的三叔说。“嗯,是啊,我哥和我嫂子挺有福气,娶了个好儿媳妇。不过我家柱子也挺好,那聪明劲,咱村里谁也赶不上,脑子好使。别看闷声不语的,心里有数。柱子也非常能干啊。以后这两口子,日子错不了。”三叔说道。“就是,就是。”大家附和着,聊得热闹。

屋子外面,准备接亲的人,正忙着饮马,套车,车上铺上稻草,能让坐车的人尽量暖和一些。带头的王宝,提前让姐姐田老太太给备了两盒“长白山”牌香烟。这个是要见到新娘子家的长辈才舍得给点一支。其他熟人见到的,一般都给卷好的旱烟。准备停当,就等着七点天放亮,出发接新娘子了。

马上七点了,田老太太,就催着弟弟王宝赶紧出发。

“王宝,快点吧,赶早不赶晚。东西别落了。”田老太太说。田老太太今天穿的格外利落。暗红色的棉衣,深蓝色棉裤。头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发髻,她现在也不过四十岁而已。

田柱子今天穿上了之前做好的中山装,棉布鞋。一下子比之前挺拔许多。今天的人多,又是自己的人生大事,田柱子紧张的昨天几乎一夜未睡。一直以来,一切大事小情,几乎都是母亲操心做主,他知道,从今天开始,自己就要成家立业了,也要支撑起来一个家。一瞬间,他似乎从之前的少年,一下子步入了成年。不管做没做好准备,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。人生就是这样,总有一只无形的手,推着你前进。

正胡思乱想呢,突然田老太太推了一下儿子,说,“赶紧去接亲了。记得今天接亲回来,你一定要比你媳妇先进门。”这个话,田老太太已经嘱咐过儿子好多次了。老人都说,结婚的时候,谁先进门,谁在这个家就说了算。田老太太还是想儿子以后能做主的,所以这一点,她特别坚持。

田柱子倒是不以为然。对于婚姻,他似乎还没有什么概念,对于新婚妻子,他觉得李荣是个老实人,和自己性格比较像,田柱子甚至倾向于老婆管家。

接亲的队伍七点准时出发了。两个马车,田家去了三个人。田柱子的舅舅王宝和田柱子的老叔田荣。田柱子的老叔田荣,现在是村大队书记,不久就从村里走出去调到县里工作,后来自己下海经商,事业有成,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风云人物,田家的大家长。田柱子后来的生活得到老叔很多帮助,他把老叔视为一辈子的恩人。

村西头到村东头,大概二十分钟的时间就到了。

马车到了李荣家。王宝见着李荣的父亲,赶紧给递上香烟,“大哥,恭喜啊,来,抽一个,这个比卷的烟好抽。”“别客气,我这还是习惯抽这老旱烟。你抽你你的。”李富憨憨的答道。王宝说,“哥,咱们这都抓点紧,赶早不赶晚,别误了好时辰。”“是,是的。”李富连声答道。赶紧招呼大家,抓紧上车。

李荣今天与以往相比,着重打扮了一下。脑后拖着两根黑黑的大辫子,扎着红头绳,脸上擦了雪花膏,还抹了一些烟粉,皮肤白里透红。身上穿着崭新的深红色中山装。身材略显丰满。手里拿着两个红色包袱。还有一个“聚宝盆”(红色洗脸盆),里面放着葱和粉条。

“柱子,快接过来,扶你媳妇上车。”王宝催着田柱子。

“哦哦,好!”田柱子赶紧接过东西,放在马车上。李荣上车前,回头看了看,这个她生活了十八年的家。内心似乎没有任何留恋。在这里生活十八年,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。每天都是过的小心翼翼,生怕母亲不开心。稍有做的不好的地方,母亲就会责骂。父亲只会默默的听着,不说话。母亲各种偏向弟弟妹妹,她已经习以为常了。

上车前,李老太太和李荣二姨一前一后都送了出来,李老太太很平静,李荣二姨似乎比母亲多了一些不舍。也许这就是血缘吧。若干年后,有了五个孩子的李荣,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,她慢慢理解了母亲,理解了二姨。最终和自己内心进行了和解。不过,现在的李荣还没有那种深刻的体会。此时,她表现的很淡然。她知道,踏出这个门,以后的日子,除了过年,礼节上回来看看父母,她不会轻易的再回这个家了。

接亲的队伍,回到田柱子家,已经快八点了,正好是吉时。大家陆续从马车上跳下来。作为“押车”的大弟弟李大力,没有下车。再来之前,李老太太已经交代过,必须要等给了红包才能下车的。如果红包钱数太少的话,也不能下车,这个车一定要压稳了。这边王宝赶紧把姐姐田老太太早上给包的红包二十元钱,递过来。李大力接过红包,看看金额,达到了母亲交代的金额要求,才肯下车。

下车后,开始放鞭炮。年轻人嘴里叼着烟,点了两挂鞭,瞬间噼里啪啦的响起来,小孩子们跑前跑后的看热闹。脸冻得通红,流着鼻涕,捂着耳朵,他们好像比新郎新娘还兴奋。

田老太太和田柱子的爹田福从屋里迎了出来。王宝引导着李荣,说,“叫爹,叫娘。”李荣有点不好意思,低低的声音,叫了句,“爹,娘。”

“哎,哎。”田老太太高兴得眼睛笑成了一条缝。赶紧给了红包。

田老太太又对李富说,“亲家,赶紧进屋吧,这外面冷。”大家也是被冻得厉害,跺着脚,搓着手,都陆续的进屋。本来田老太太还担心儿媳妇会比儿子着急进屋,抢了儿子当家作主的位子。没想到,李荣并没有和田柱子争,只是默默的跟在田柱子后面,一前一后进了屋,夫唱妇随.这下子田老太太的心放下了。这个家以后肯定还是自己儿子做主了。

进了屋之后,新娘新郎要逐一拜见家里的长辈,给长辈点烟。田家是个大家族,之前,没有大事,大家也基本没聚在一起过。李荣之前也仅仅是过端午节和中秋节来过,不知道田家的家族人居然这么多。最年长的是田柱子的爷爷,今年七十多岁了,和田柱子的老叔田荣一起生活。田柱子的父亲田福排行第二,上面的哥哥早逝。田福下面还有三个弟弟,田柱子的三叔田青,七叔田喜,老叔田荣。这个是田家大家族排名。这几个叔叔现在也都各自有各自一大家子人。媒人王宝一一给李荣介绍,李荣一边称呼着,一边给点烟,不会抽烟的,给奉茶。这算是一一认识过了。田家老太爷,田柱子的爷爷今天尤为高兴。今天是自己大孙子大喜的日子,自己七十多岁了,身体还硬朗,再坚持几年,估计还能见见第四代,见见重孙子。田老太爷见到孙媳妇给点烟,他接过来,马上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,包了20块钱,递给了孙媳妇。李荣不肯收,田老太爷说什么都不答应,必须让李荣收下。最后是田柱子代李荣收下了这个红包。“早生贵子,早生贵子,我好早点抱上重孙子。”老人家嘴里念叨着,李荣羞的满脸通红。

这边,田老太太招呼着亲家的人,赶紧上炕暖和一下。不一会儿,摆上炕桌,饭菜就陆续要上了。李荣家来了十几个人,坐了两桌。大家坐好,小年轻的,忙乎着上菜,上饭,倒酒。流水席就开始了。媒人王宝陪着亲家李富喝酒,李富不胜酒力,一会儿就微醺了。李荣其他几个叔叔和老姨也酒量不行,喝酒时间短了,这酒席自然就吃的快了。娘家人吃完,媒人王宝就张罗着,派马车把人一个一个的给送回家。娘家人回家后,接下来是来道喜的亲戚朋友开始吃饭。一般大家都是先写完礼账,再过来吃饭。这个年代,每个家庭的收入有限,来上礼帐的,一般也就一家拿出10元、20元的来上礼。来吃饭的几乎是全家都来。都想着花了钱,多吃回去点。今天来了几十个家庭,一百多号人,轮了四五轮,才基本吃完。

本来,要是村里其他人家结婚,小年轻的肯定要闹哄到晚上七八点,闹了洞房,才会收兵回家的。但是,今天这对新人,田柱子和李荣,一个比一个老实,不爱说话,平常几乎不跟别人开玩笑。一说话,脸都红,小年轻的也觉得这俩人无趣,禁不起开玩笑。所以,没到天黑,大家就都陆续的回家了。剩下几个邻居,中年妇女,帮着收拾收拾碗筷,洗洗涮涮,之后把借来的锅碗瓢盆给逐一还回去。收拾的差不多了,邻居也都陆回家了,慢慢就剩下田家自己家里人了。

田柱子和李荣站了一天,到晚上,一口饭没吃,一口水没喝呢。田老太太心疼儿子,看大伙儿陆续走了。就给俩人盛了两碗饭,又添了点菜,让俩人赶紧吃点。

“谢谢妈!”李荣感激的拿着碗,望了望田老太太。

“谢啥,以后一家人了。结婚后好好过日子。互相体量,柱子嘴笨,你多担待点。”田老太太说。

田柱子默默的拿着碗,吃着饭,啥也没说。

三天后,是回门的时间。田柱子拿着田老太太给准备的礼物,两包点心,两瓶酒,带着新婚的媳妇李荣,去岳父家回门。这次,他没有让母亲代劳。他和李荣一起走在去李荣家的路上。东西都是田柱子一个人拿着。田柱子走的很快,李荣有点赶不上田柱子了。没办法,只能说了句,“你能不能慢点?”“嗯,好的。”田柱子放慢了脚步。之后又是一阵静默。静默,这是这对夫妻后面多年的相处方式。很多话,不用说,只需要做。做就可以了,互相的关怀,互相的付出,内心中装着别人比自己多一点,这就是家人的感觉。

回门当天,李荣没有选择在家住,只是吃了个中午饭,他就和田柱子回家了。回门后,这个婚礼也算是正式办完了。那个年代没有结婚证,办了婚礼,得到双方家庭的认可,就算是正式结婚了。从此,田柱子和李荣,两个人,组成了一个家庭,两个人的家庭。若干年后,这两人之家会成长为拥有二十个人的大家庭。他们会从吉林省的一个偏僻的农村,走向县城,走向市里,走向只能在收音机里听到过的北京。

Copyright © 2010-2018 趣看小说网ALL Right severed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